当前位置首页>详细信息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热点聚焦 | 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钢铁行业如何破局?

发表时间:2023-3-29 浏览次数:794

一段时期内,在“双碳”目标以及需求走弱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调控供给侧生产,从而满足切实稳增长的新需求?如何继续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同时兼顾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新变化?如何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不断提升钢铁材料保障能力,确保行业供需始终保持动态平衡?这些成为钢铁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

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以“钢铁低碳新征程,美丽中国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近日在京召开,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01


多重因素致钢铁需求收缩

论坛上,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钟绍良在对全球钢铁消费趋势新变化的分析中指出,受俄乌危机和疫情影响,2022年全球钢铁需求下降超过2%,预计2023年微幅反弹。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3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显示,2023年中国钢材需求量预计为9.1亿吨,同比下降1.1%。
“无论是世界形势还是中国形势的变化,各个行业有增有减,但是总体来说,预测今年的钢铁消费将同比小幅下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在对2023年下游行业钢材的需求趋势预测时指出,房地产行业和钢材消费需求将难以回到2020年高峰值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需求明显增长,新能源汽车用钢大幅增长,风光电等新能源用钢需求持续增长。此外,传统需求升级,钢结构行业用钢需求保持高速增长,造船行业用钢再次进入上升周期。”他说。
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从产量规模、供给质量、绿色智造、产业结构等方面肯定了钢铁行业的发展成果。同时,他也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资源、能源约束持续趋紧,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面对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他表示,应将全力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列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工作,要切实把稳增长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掘内需市场潜力,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钢材消费升级。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做好生产要素协同和保供稳价,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他还建议,要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全面普及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以及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氢冶金、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攻关示范,实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促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要加快创建新发展环境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使钢铁产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产能治理解决的是供给侧问题,但需求侧方面同样值得关注。他介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经提出启动以“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为主要工作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全面加强上下游领域跨产业合作。加快推进以住宅钢结构为主的推广应用,扩大高强钢、耐候钢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应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让更高性能的钢铁产品获得更广泛的使用。推广应用绿色低碳产品,适应下游绿色低碳消费升级步伐。
骆铁军强调,目前,长期制约我国钢铁行业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安全问题仍未解决。去年“基石计划”国内铁矿项目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全行业还要继续抓好国内铁素资源的供给。强化保障现有矿山正常生产,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建设,推进有条件的海外铁矿资源加快开发,促进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为电炉钢有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02

高质量发展仍需坚持去产能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粗钢产量从2012年的7亿吨增长到近年来连续3年超过10亿吨。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超过99%,在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9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到100%。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累计化解粗钢产能超1.5亿吨,同时全面取缔“地条钢”。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钢铁行业深入化解过剩产能,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钢铁行业要继续巩固‘十三五’以来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取缔‘地条钢’的成功经验,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 张海登表示,要继承巩固钢铁去产能成功经验,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持续关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新变化,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不断提升钢铁材料保障能力,确保行业供需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增速深度放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应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例如,钢铁需求规模预测,其准确性对于钢铁行业发展布局、企业重组、产业升级等工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03

“减碳”成行业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表示,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我国钢铁工业推进落实碳中和迫在眉睫,是关乎行业高质量发展、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议题。“以再生钢铁原料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应尽早布局。”针对再生钢铁原料高质化利用问题,他表示,现阶段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仍是世界性难题,亟须解决存在残余元素等主要问题。要在源头从外形、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对废钢进行智能分选,在生产环节实施洁净化冶炼,以无害化连铸-无害化制备加工技术路径获得合格产品;应发挥近终形制造等特殊工艺技术优势,变害为利,实现残余元素的高质化利用,研发出系列高性能钢铁材料。
针对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张海登表示,在推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将钢铁行业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也是重要举措之一,也将成为钢铁行业竞争的“新战场”。
对此,卢春房表示,应深入研究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提升路径、钢铁资源战略储备量和废钢铁利用率、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以及非金属材料发展对钢铁行业的影响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提出,要高度重视“碳足迹”。他强调,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和化学变化。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首先应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要抓住重点排放行业和领域,因业施策、因地制宜、梯次达峰;加强重视并查清碳足迹,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关联排放一并核算,计算我国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因子”;应尽快建立碳排放、碳足迹的统计监测评价技术体系;应坚持节约优先,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对于各行业已有的一批先进技术,需推广应用产业化;对于一些尚在研发的前沿技术,要加快科技创新。能耗“双控”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碳排放“双控”突出能源结构改善。应健全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建议尽快使“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进场交易(CCER);应改进完善绿色产业金融服务;应密切注意国际动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骆铁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要继续责无旁贷做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者。行业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超低排放改造,并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氢冶金应用等方面积极行动、率先破局,推动中国钢铁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处副处长刘峰建议,中国钢铁行业应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绿色转型。应对行业碳排放现状、减排潜力、企业数据基础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评估,摸清、摸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在各个重点工序环节的排放情况。并且,加快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配额分配方案。钢铁企业自身也应不断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和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要高度重视自身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强化控排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充实碳排放管理人员队伍,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本文刊登于2023年3月29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
Copyright (C) 2015 版权所有:山东联创矿业设计有限公司  ICP备案:鲁ICP备14017012号 关于我们 | 办事指南 | 服务中心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