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资质为何被取消
发表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433
2016年3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评论版,刊登了笔者《“取消采矿地质报告编制资质要求”深意何在》的短评。笔者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加以修改后,纳入本随笔之中。
听说已久,终于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1号)。这个决定的题目很长,有30多个字,却干脆利落地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将要加快矿产勘查行业简政放权步伐。无疑,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国内外矿产勘查开发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寓意很深。也给业内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不出所料,过了两年,2018年4月4日,国务院宣布废止《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执行了10年的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寿终正寝。
在国际矿产勘查市场上,对找矿人、初级勘查公司、大型矿业公司的勘探部,以及钻探公司、物化探公司等勘查服务性的企业,对他们从事矿产勘查活动是没有资质要求的。只有关乎社会稳定运行、人民健康安全的行业,才对从业者与从业单位存在资质要求,如会计师、律师、工程设计院、建筑公司、医院等。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开展野外作业,说得俏皮点,只不过是地质填图定个点,化探扫面抓把土,物探测量布条线,钻探施工打个眼儿,坑道施工穿条巷,一般是不会危害人身健康,不会埋下安全事故的隐患的。只需按环保要求,恢复地表环境,封好钻孔就行了。这和野外拍摄商业用途照片的摄影工作者、开设花圃制作盆景出售的园丁、美术市场绘画雕塑的美术家、装潢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相似,是没有必要设立从业资质的。
为何设立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制度?文件上讲得很清楚,是为了“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制度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地勘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利益。
问题在于,对地质勘查单位进行资质管理的制度,不符合市场规律,基本思路跑偏了。
其一,“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只要抓住对探矿权的管理,就牵住了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的“牛鼻子”。管住探矿权范围内的最低投入,实施最低投入逐年增加,探矿权勘查面积按比例逐步缩减。特别是对探矿权人,有义务定期或在特定工作阶段后,向政府部门按时依规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违规者必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探矿权。只要严格执行,若有违规就吊销探矿权,就管住了全部地质矿产勘查活动,与地质勘查资质没有什么关系。
其二,“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要用市场管理的法规来维持。对于非财政出资的、经营性的矿产勘查活动,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操心矿产勘查的投资花费是不是合理,并非要找个有资质的单位来执行才有市场秩序。如果是为出资者开展勘查,即使矿产勘查的实施者具有资质,也应当听业主的。即使拥有勘查资质,也不能保证勘查投入就合理。勘查资质与市场秩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其三,“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关键是将虚假的地质报告逐出矿产勘查市场。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提交虚假勘查报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以诈骗为目的的勘查造假,必须诉诸法律,而且要重罚,才能对勘查造假者起到震慑作用。用勘查资质的管理,来保证和提高矿产勘查质量,只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良好愿望而已。用行业协会的自律来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作用更是极其有限。
矿产勘查,是把找矿的地质设想付诸实施的风险投资行为,同软件开发、新药研制等本质上类似。矿产勘查是矿业行业内的“研发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由成千上万的初级勘查公司来完成的,都没有什么市场准入的勘查资质和等级的要求。公司规模小,资本成长空间大,更容易得到风险勘查投资。找矿能力与公司大小不相关。
我们的资质门槛,则以不同职称、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各类仪器设备的数量等,来核准勘查资质,划分级别等级。这既无必要,也缺乏依据。例如,曾经写在文件附件上的,规定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单位,至少要“拥有500万像素及以上的数码相机6台”。这种闭门造车的标准,制定出的勘查资质标准,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柄。
勘查资质这项制度,成了争夺矿产勘查市场、争夺国家勘查项目的工具。为达到这个目的,引发了勘查资质数量的大膨胀,盲目追求资质升级。专业化改革也开了倒车,小而全的经营单位越来越多,加剧了地勘行业的同质恶性竞争。
对勘查资质级别,烦琐的审批和核查,使管理机关和矿产勘查实施实体,不胜其烦。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和资质级别挂钩,又催生了上报资料的不实。在一次项目立项的评审会上,笔者是评审专家,但笔者的名字又赫然出现在申报项目的团队中,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借用”了。介绍项目的主讲并不认识笔者,未能及时删除这个甲级资质中笔者的名字,才闹出这起乌龙。
借用地勘单位的勘查资质编制报告,成为勘查造假、实施商业欺诈、有关人员腐败的高发地带(请阅本书《从帕特森结局想到的》)。
国务院国发〔2016〕11号文的下达,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样一来,只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提交地质报告的权力,就将不复存在。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承担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这也意味着,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必须拥有相应等级的勘查资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是改革开放在矿产勘查领域的又一成就。
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一改革措施可能会削弱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引起地质勘查市场秩序的混乱,降低地质勘查质量。其实这些担心没有必要,历史会证明这一点。
融入矿产勘查全球大市场,是无须勘查资质的。国务院的清理决定,使矿产勘查资质不再是地勘单位生存的利器。矿产勘查市场这块“蛋糕”,将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分享。值此矿业寒冬,矿产勘查产能过剩,对地勘局、队可谓是雪上加霜。地勘局、队对取消地勘资质,存在微词和质疑,是非常正常的。地勘业的改革还将深入,国务院的这项改革措施出台,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从中得到改革发展的启示。
本文来源于《探路秘钥:矿产勘查随笔》,刘益康著
|